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68章 公事私事 (第2/4页)
值,因此川陕的券引渐渐在江陵、襄阳等地私下通用; 棉花的种植稍见成效,王府施行了让蜀地每十亩田地种一亩棉花的政策,且可以棉布抵税…… “说到这个,能否临时再赶制出两万件棉衣来?”李瑕忽然开口打断了韩祈安的叙述。 “莫不是今冬要向北面动兵了?”韩祈安讶异道。 “准确而言是西北。” 李瑕也不瞒韩祈安,开口便说了想要占据河西走廊,进而再图河套的想法。 听到最后,韩祈安捻须沉吟,缓缓道:“怕是吃不住吧?” “先攻下凉州,再由李曾伯屯兵于河西四郡,陇西的防守压力能轻不少。” “倘若今冬延安、潼关,以及黄河沿线战事有变又如何?” “所以才该打出去,先占据主动。还能寄望着我不打他,他便不打我吗?” “这样接连作战,耗费太大了。” “钱粮耗费,该算。”李瑕道:“但不能算得太清楚。算得太清楚了,反而更容易做糊涂事。” 他说着,随手把今日找来看的那些关于宋与西夏战事的记载丢到一旁。 大宋的士大夫从来都算得清楚,在将士奋死血战一次次击败外虏的时候,算得出还是杀良将换和平更为划算。 徽宗一登基,旧党便把收复河湟地区的王瞻流放逼死,把将士浴血打下的西北六寨甩手割让。 他们当然有理由。 说起来也是丝丝入扣,条理清晰。 但李瑕懒得分析了。 “这次不管耗费多少钱粮,不管划算不划算,便是倾家荡产,就当买一个振奋人心,泄一泄这大宋将士的愤懑,提一提汉家男儿的心气。” 韩祈安该提醒的提醒了,见李瑕主意已定,也不多劝,先是将一应钱粮调度之事应了,又问李瑕何时归汉中。 李瑕摇了摇头,道:“李曾伯想要领两万骑西讨,他怕是做不到。方才见了萧全,如他这般的刘家旧将,李曾伯很难如臂指使,我到凉州一趟,为他坐镇吧。” “也是。” 韩祈安明白李瑕的顾虑在何处,少带或不带粮草孤军深入,需要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,李曾伯年纪虽然大,至陇西不过一年,必是做不到。 老人慷慨激昂,也富战略眼光,但以李瑕的做事态度,不可能任由他去冒险。 明白归明白,韩祈安也叹了一口气,道:“阿郎离家也大半年了,倒不如将治所迁到长安来?” “也想过,但待川蜀民心大定了再迁也不迟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