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宋_第767章 戍边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67章 戍边策 (第3/4页)



    才能明白为何匈奴、突厥没能那样欺凌中原王朝,而蒙古可以。

    这次李曾伯在陇西挨了打,痛定思痛,又或许是与吴潜谈过之后,想到自己六十余岁高龄,想要捉住这最后的年景最后再成就一番功业,他渐渐显得激动起来。

    哪怕不敢比霍去病,他也想效仿在安史之乱后为大唐收复河西的张议潮。

    “河西沦落百余年,路阻萧关雁信稀。赖得将军开旧路,一振雄名天下知。”

    若说张议潮克复河西走廊是“百年左衽,复为冠裳;十郡遗黎,悉出汤火”,到如今,历经五代、西夏,蒙古,左衽了几百年那是数都数不清了。

    李曾伯不仅是想要这份功业,也是因这想到都觉得沉甸甸的痛、以及沉甸甸的责任。

    两人又说了许久……

    李瑕一开始真没想要吞下河西走廊与河套那么大的地方。

    听李曾伯一说,他确实有些被说动了。

    拿下这样的战略要地,对忽必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
    也确实只有这最后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很冷静,提笔在纸上又标注了几点,沉吟道:“下一个问题是,我们打得下这些地方吗?打下之后又如何守?”

    李曾伯虽是今日才思考这个问题,却已有了大概的思路。

    “若有两万骑兵,足以攻打了。这片地域基本是西夏国故地,看着虽大,实则人口并不多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河西走廊与河套的人口,因大宋基本就没有占据过这些地方,也只能依照对西夏的了解来进行推断。

    宋军对战西夏,屡战屡败,认为西夏有五十万兵力,再考虑到西夏“无兵民之别,有事则举国而来”,那西夏人口最盛时也不过在两百万人左右,其疆域虽广,却有太多沙漠,人口集中在州城附近。

    在这本就地广人稀的情况下,蒙古对西夏的屠杀,也只需要用“灭族”两个字来概括。

    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上生存的原本是党项人。

    党项是一个融合了各部、高度汉化的族群,现在被灭掉了。

    被灭掉的意思就是,它已经消亡了,没有了,整个文明被抹掉了。

    除了被屠杀殆尽,幸存的党项人一部分归顺蒙古,成了蒙人、色目人;一部分逃往中原,成了汉人;一部分南下吐蕃。

    至此,整个河西走廊的人口更少,基本都是征发来的探马赤军、从草原迁来的牧民、西域通商的色目人,以及阔端一系从各地掳掠来的大量驱口。

    “河西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