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宋_第749章 叛徒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49章 叛徒 (第2/5页)

/br>
    董文炳威望高,在于实力。

    而他人缘好,在于人品。

    他十六岁丧父,一手抚养几个弟弟长大成人。

    治理地方,遇旱灾、蝗害,董文炳拿自家粮食数千石赈济灾民;他卖自家土地为百姓还贷;丈量土地,均给贫苦人家。

    他轻减民赋,又抵制府官索求无厌,弃官而去,并忿言“终不能剥民求利”。

    忽必烈南征大理时,董文炳又毅然赶赴从征,故得忽必烈厚爱。

    旁人只当他这样的世侯所做所为就是为了权力富贵。

    不错,谁都爱权力,谁都爱富贵。

    董文炳也不避讳这些。

    但他在蒙哥汗时辞官,之后又不远万里奔赴吐蕃投奔忽必烈,自有他的抱负。

    他被忽必烈称为“董大哥”,不是因为他的年纪或地位,正是因为他做事沉稳,性格敦厚,有为人兄长的风度和可靠的人品。

    也唯有董文炳自己心理最清楚,这种人品,有时也是他能成事的原因……

    ~~

    潼关以西,蒙军大营。

    “大哥,有消息了。”刘均快步冲进刘垣的大帐。

    刘垣还没解下身上的盔甲,转过身忙不迭便问道:“有父亲的消息了?”

    “还没有,是董帅派人乘小舟穿过宋军防线递了消息,他已拿下金陡关,明日便合力攻城。”

    刘垣立即便见过了那信使,确认了消息真伪之后,心便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不愧是‘董大哥’,着实是可靠啊。”

    “着实如此,夏阳渡一丢,父亲又没了消息,我这心中更不安,幸而得到这消息。”刘均道:“北地世侯中,我最佩服董帅。”

    刘垣一边铺着地图,道:“明日一攻城,我们本就能知道援兵已正在攻潼关东面,董帅却还是先传了消息,可见他心中重视我们。”

    刘均颌首不已。

    董文炳初时只领一千人攻金陡,之后又火速从南阳调兵,这都是做不了伪的。

    兄弟二人之后再商议着军务,气氛便与原来不同。

    因董文炳的支援,军心士气也马上振奋起来。

    次日,刘垣再次攻潼关,果然便发现了潼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