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宋_第742章 抗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42章 抗压 (第3/5页)

手里的意思。

    但合必赤催得急,终还是让给董家了。

    两家交情其实很好,以前史天泽丢了真定,正是董家兄弟的父样董俊把亲卫都借给史天泽,数十年来两家更是联姻不断。

    由董家攻回邓州,已是史天泽不得不接受的结果。

    这一战,董家兄弟并不难打。

    吕文焕守邓州的决心并不坚定。

    邓州居南阳盆地之中,地势平坦,并不好守。

    襄阳则好守得多,居于汉水以南,有汉水北面的樊城为犄角,水师横于汉江,可有效歼敌。

    他这次出兵,收复了邓州、斩首了史权,已经是立了大功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在战略上牵制了蒙军整整一个月,有力配合了李璮。已经是完成了朝廷布置的军令。

    这只是不坚定的原因,从个人意愿而言,吕文焕是想守下邓州的,但渐渐也发现,钱粮根本支撑不了他守着邓州……

    因为,宋军与蒙古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蒙军攻城掠地,为何一直有钱粮支撑?

    三个字,不封刀。

    蒙军是不守城的,所过之处,屠杀过去,钱粮有了的同时,根本没有防守压力。

    今日换作蒙军主攻,先攻下樊城,屠了城,马上可以继续攻襄阳。

    运送辎重?留守兵马?营建城防?安抚百姓?

    都不用。

    当然,忽必烈现在讲汉法,讲仁义,很少这么做,因为蒙古立国六十年,正是国力最富有之时。

    吕文焕没这个实力。

    若说蒙军每攻一个城,是汲取。宋军每攻一个城,则是分散。

    本来是十分的力量守襄阳,多了一个邓州,十分的力量便要分三分到邓州,还有两分得放到后勤线上。

    北伐之难,才北上国界不过一百五十余里,已深有体会。

    短短几日守城,吕文焕已明白,自己注定守不住邓州。

    就好像有种力量,把大宋的防线又推到了襄阳。

    更像是身后有种更强的力量,要把大宋防线“拉”回到了襄阳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