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712章 统筹 (第5/5页)
来岂不便捷?” “便捷是便捷,九九小数罢了班门弄斧。” 严云云点点头,应道:“敬斋公精于数学,我是班门弄斧了,但若能以此教后世,岂非更能发扬敬斋公之学?” 李冶这才捻须沉吟,道:“有点意思。” “敬斋公再看这个。”严云云拿出一张盐券,指了指上面的编号,问道:“便捷?” “不仅是便捷吧?还能防伪造?” “是,从字形、编号、大孝位置诸处,有十一处用于防伪,敬斋公能看出几种?” 李冶已有了兴趣,接过那盐券,看了一会,先是问了那各个数字,之后竟是掐指算了算。 “正面与背面这两串数字是个二程?” “是。” “太简单了些。” “还需请敬斋公出手。”严云云道:“除此之外,今王府欲发行纸币,然发行多少,须极慎重” “老朽明白。”李冶叹息一声。 他是经历过金亡之祸的,对纸币滥发或少发有大干系,深有体会。 严云云听得这一声叹息,眼神一亮,倾过身子,道:“小女子才疏学浅,实无力担此重任,再代郡王恳请敬斋公任幕府主簿、统计司司使,主管纸币一事,求敬斋公答应。” 李瑕能给李冶的官职很低。 不像忽必烈开口便是翰林学士、同修国史。 但李瑕给的,是做实事的官。 李冶看着眼前那纸币,忽然回想起了当年知钧州时的场景。 终于,他无奈地叹息了一声,道:“盐券发了多少?” “不多,不敢多发,心里真没个数,只敢谨慎试探。” 李冶嫌弃地摇了摇头,道:“把川蜀各地历年的盐、茶、米、布等账簿交由老夫算一算,再去沏壶好茶来。” 郡王府中,李瑕放下望筒,喃喃自语了一句。 “运气不错,莫不是因老李祭祀了李家龙宫?” 最近,先是李曾伯来,再是李冶来。 前脚送“可斋公”往陇西镇守,后脚迎“敬斋公”任事幕府。 这一南一北、一文一武的二李入川陕,哪怕还未完全归心,文臣武将的班底却已充实起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