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3章 汉台幕府 (第3/4页)
事务。 “如今已是九月,阿郎收复陇西的奏报,想必已陆续送到朝廷,中枢那边,想必正在议论是否遂阿郎所请,调王坚镇守陇西,你须提醒阿郎,尽快将关陇掌握在手中” 李昭成听得很仔细,也显得很恭谨。 末了,韩承绪拿出一份人事调动的安排章程递过去。 “这是前次与阿郎传信定好的,稍做了些调整,但不知举荐上去,中枢能不能批答。” “岳父调任潼川府路安抚使?” “是埃易士英移镇大理,这位置便空出来,有资历担任此职又与阿郎亲近的,也唯有史公了,这也是李公急着让你与史家联姻的原因。” 李昭成点点头,道:“晚辈明白了。” “这般有资历、且与阿郎亲厚的宋廷大臣还是太少转运使之职,由孔仙继任,空出的利州知州一职,阿郎举荐陆秀夫。” “资历只怕太浅了些。” “确实不好谋划,不仅是陆秀夫,是整个调动中枢都未必答允。” 李昭成目光已落在最后,又问道:“二弟想谋‘川陕宣抚处置使’一职?” “不错,这该是酬陇西的功劳,先谋下川陕宣抚处置使。等明年再议收复关中的封赏,才有可能开府建衙。” “建炎年间,张浚曾担任此职” “当年张浚宣抚川陕前,已入枢密院。相比起来,阿郎资历犹有欠缺。如何谋划,便看我们的本事了” 目送李昭成下了汉台,韩承绪道:“他沉稳了不少。” 严云云点点头,道:“是,就是还太文气了些,还不能独当一面。” 她一直看得很清楚,李昭成性子确实有些懦弱,但出身与学识不凡,早晚要担起许多事。 这样的人她早已不打算再碰,否则往后难免有权职上的牵扯,影响到她得来不易的地位。 严云云遂觉得,韩无非确实很好,敦厚朴善,自守本心,待她也好。不需要有甚本事,本事这种东西,她已经有很多了,并不看重。 “继续说吧,往后幕府的行事策略将有所改变。” “女儿听着。” 韩承绪缓缓道:“之前我们说‘内修外攘’,今阿郎已得关中,‘外攘’之局面已变,非再针对北面忽必烈。忽必烈内忧外患,已四面受敌,阿里不哥、李璮、宋廷,以及我们阿郎,他不会再与阿郎开战,势必讲和。故而,往后这三五年,我们需防备的反而是宋廷。与宋廷的争,不会是打仗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