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639章 根脉 (第3/4页)
将加强汉中防务’;四月无事;五月九日,阿郎与汪良臣‘巧遇’于祁山道,五月中旬,报过这场‘小捷’。” 李墉拿来看过,问道:“今才二十八日,向朝廷奏报收复陇西?太早了吧?” “李公之意呢?” “五月中旬报祁山之捷,朝廷至少要到六月中旬才能收到,论功行赏在七月中旬,我们该等这个封赏定下。”李墉计算着,缓缓道:“那在六月中旬之后再报收复陇西之捷。” “也好。” 韩承绪摇了摇头,亦有些无奈。 宋廷的反应始终就是这么慢,慢到让他无法适应。 倒不是路途远近的问题。 打个比方,蒙古从哈拉和林出兵,把大理国灭了一年以后,宋廷还在商议是否出兵支援又如何是路途的原因? “到时,非瑜想举荐王坚镇守陇西。” 韩承绪眼睛一亮,须臾又沉吟道:“王坚立斩蒙哥之首功,朝廷敢用?” 李墉抬手一指天,叹息道:“故而要把换了。换了之后许多事都简单了。” “好啊,好啊,阿郎眼下最缺的便是这样能镇守一方的大将不过,王坚此人只怕是忠于宋廷吧?” “故而我说捷报不急着传,能拖就拖吧,多给非瑜一些掌握陇西的时日。”李墉道:“到时汉中隔在中间,王坚与朝廷往来,避不开我们。” “拖是能拖,但拖久了恐遭怀疑。另外,也需要战功来从宋廷要好处。” “韩老放心,这分寸我会把握。” “那此事便拜托李公了。” 李墉点点头,道:“我近来挂心的一点非瑜太轻视某些事的作用了。” “李公是说?” “他称那些为‘迷信’。” 韩承绪点点头,道:“是啊,哪怕在庆符时,他虽称冥王,终究还是小觑了鬼神对苗疆的用处。便说帅府中的彝兵,也是主母利用阿莎姽收服的。阿郎他过于理智了,却不知迷惑世人更简单。” “我听说李家龙宫便在巩昌,连传两封信让他前往祭祀。” “阿郎如何说的?” “他说他明白,忙完了便去。这显然远远不够重视,只怕他以为是我要他”李墉停下话头,郑重道:“这该是他到巩昌之后,首先要做的大事。” “不错,这是在陇西打下根基的重要名义。”韩承绪深有感触,点点头道:“国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