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87章 乱臣贼子 (第2/4页)
比李瑕还小。 但这种事看官途,不看眼下。 闻云孙是状元郎,登科之后守孝了三年,相当于刚刚入仕,却已是京畿判官。 这一步,相当于走了江春入仕之后十年的路途,更不必与房言楷这般的官员相比。 李瑕却是武阶,因前两三年正是蒙古大举进犯之际,立下功劳升迁极快。但这功劳可称是数十年难得的际遇。 可以想见,往后几年不会再有蒙军大举进犯,更不会有蒙古大汗的首级让李瑕立功。 若一直是太平盛世,或等状元郎宰执天下了,李瑕还在眼前的位置上打转。 此时彼此见礼,闻云孙并不因官服而显得谦卑,看向李瑕的目光十分平静。 两人都还年轻,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。 李瑕落座,开口道:“久仰闻状元之名……” 闻云孙倾耳听了一会,却没听到后半句。 他感到李瑕有些怪。 “我亦久闻李节帅之名,近年每有西南战事传来,尤其鱼台、汉中之战,实教人欣喜。如杜工部诗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 “不敢当。”李瑕想了想,问道:“你我莫唤官名如何?” 他捧着茶杯,迟疑片刻,又道:“宋瑞兄。” “也好。”闻云孙并不矫情,也不因李瑕之权柄而感到为难,坦然道:“我今日来,是为蒙古细作刺杀非瑜之事,此前也来过多次。” “不算大事,刺杀不过小道,宋瑞兄不必理会。” 闻云孙没有马上说话,等小厮为他上了茶水又退下,他捧起茶盏不慌不忙地拿茶盖撇着,直到那小厮走远。 “我查到,行刺非瑜的,并非蒙古细作。” “是吗?” “断肠草之毒,并非轻易可得的,何况经过淬炼,这般一小瓶也能值上百贯。我查访了临安各药铺,终于查到购毒之人乃承信郎全永坚身边一位幕僚。” “宋瑞兄有证据?” “有人证四人,毒药半瓶。” 李瑕端着茶杯,心里有些无聊地想到“人说端杯送客,已端了这么多次茶了,这位状元郎竟还不肯走。” 闻云孙又道:“刺客留下两具尸体,身上皆带有蒙古信令。我顺着这条线索到三衙询问过,此前非瑜献俘、三衙捉捕细作所收缴的蒙古信令丢了几枚……” “宋瑞兄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