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18章,别,轻点(求订阅!) (第6/6页)
两人牵手在雪地里走了一阵,想起艾青发200牌资的豪爽一幕,张宣好奇问: “你爸去年收金银花和各类药材挣了很多?” 杜双伶松开牵着的手,挽着他胳膊说:“不太清楚,听他们交谈,应该挣了五六万。” 厉害啊!光金银花和药材生意就挣了五六万。 那农药、化肥和种子呢? 这应该也不少吧? 别的不说,张宣知道这未来岳父在镇上的名声非常好。 同样的价格,大家都喜欢去他店里买农药化肥,因为品质有保障,而且还可以赊账。 就拿认识的阳生成来说吧,每年都没钱买农药和化肥,但每年都可以赊到账。 而且怪就怪在,阳生成一有钱了就会去还。 有人曾开玩笑问阳生成,“赊着啊,干嘛着急还?” 阳生成都是这么回答:“总是赊着不好意思,我没钱的时候杜克栋没看下我,我有钱了自然要还,明年弄不好还要到他那赊账呢。” 好多农民就是这样一年赊一年,一年还一年,慢慢就对杜克栋产生了绝对信任和尊重。 还有一个种子的事,张宣特有印象。 别个家卖稻谷种子就是卖稻谷种子,但杜克栋不一样。 他会把每样稻谷种子出产的米煮一锅饭,让买种子的人自己抓一爪试吃。 你想买产量高的种,就买产量高的种;你想买好吃的种,就买好吃的种。他从不胡乱推销,尊崇大家自愿。 而关于卖农药,大家都夸杜克栋厚道。 别个都耍心机,希望农户多买农药。 杜克栋却不这么干,先问你买农药干什么?然后才会给建议。 有些人为了杀菜虫,多搭配了几种农药。他反而会劝,没必要买这么多,你这是浪费钱还对身体不好,吃了坏身子。 就是这些细节,杜克栋在小镇上的生意不说一家独大,但起码占了三分之一。 吃完中饭,张宣试着提出回家。 不过艾青一句话就把他镇住了,“到这歇一晚,明天让双伶跟你回去。” “诶。”张宣笑着应允,立马投降。 杜双伶脸红红地剜他一眼,一下猜到了他的想法,就是打的这主意。 ps:求订阅!求月票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