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曾经都幻想过的风光场景③ (第3/5页)
着头皮撑下来的。” 听温良这么一说,台下有不少人直接就笑了起来,笑声很和善。 温良继续说:“第二点:要给自己留时间,发觉创办方向不对,就马上停下来; 这点我们做得勉强还可以,花了9个月意识到不对后,就换了新的方向,还特地换了公司名,当是关门重开了。” 这一点说完,现场有少数几人神色微动,认真了不少,若有所思。 温良竖起了第三根指头:“第三点:给自己一个时间周期; 这个可能适用性比较局限,我认为是四年半; 因为我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,去年上半年是熟悉情况,之后再花四年时间看看能不能行,不行再花时间意义也不大,早点改行混口饭; 这点我再多说一句,其实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,有想法创业真的能很爽,今天觉得不顺利,一头扎进课堂,所有烦忧都没了。 大家也知道现在鹅厂有针对博浪的一些动作,让我觉得事情进展很不顺利,我直接就来学校凑热闹了。” 这次大家又都笑了起来。 然后有人就喊了起来。 “我们可不是你啊,你太霸道了,一个学期熟悉大学生活直接就能拉开架势干!” “这也太量身定做了。” “不过也有道理,三四年还干不成,确实没必要死磕了。” “哈哈……” “……” 温良笑了笑,又竖起了第四根指头:“还有一点,这个事情也很重要,很多行业大佬都讲过,核心是创业不要一开始就理想化,尤其是股份划分不要绝对平均,一定要有个能拿主意的核心人物。” 最后,温良轻笑着认真说:“其实真的不是我有多厉害,而是我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,一个和平的国家,大环境让我们可以这么迅速的发展起来。” 能分享的,相对正确的经验,经过系统总结后,温良并不吝啬。 这些经验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总结,是前世今生各种经历的综合体。 “……” 随后,温良环顾四周,问:“我创业至今也就一年多点,经验就这么多,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事情要了解可以直接说。” 校友们好不容易逮着了这样的机会,自然不会放过,很快七嘴八舌的提出了一些问题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