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77章 给调查组上一课 (第7/13页)
最后,也就是第三个维度。 这是一个学术命题。 也就是说,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,也没理由监视齐磊,盯紧齐磊的必要。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,秘密,或者敏感话题,是分受众的。 不同的信息受众,所带来的信息影响也是不同的。 也就是说,一段反米的危险言论,在传播学上,分在什么场合说,说给谁听。 你对一个农民说,某某公司暗箱操作股票会跌。 农民伯伯会骂你有病,我又不买股票! 可是,你对一个股市操盘手透露这个消息,那意义可就大了。 和农民伯伯说,那叫吹牛皮。 和股票经纪说,那叫商机。 同样的道理,齐磊在课堂上说,他的受众是学生,顶多造成一点舆论影响,传播到普通百姓那里,对决策者、局中人的传播影响力不大。 这就好比,你会对米国一位国家要员的关于中国的言论极为关注,因为他很可以预见了中米的外交走向。 可是,当你知道,米国一所著名大学里的教授对他的学生发表了某些不良言论,你就不会联想到外交政策,顶多骂那个傻叉居心叵测。 中国有句古话,君不密、臣不密、机事不密那段儿,很多人奉之为金科玉律,凡事都要默念几遍自醒。 其实,那玩意得活用。所谓密,是保密,也是缜密。 是针对特定关系、特定场景、特定目标的术,并不适用所有。 因为古人还有别的词,叫固步自封,叫杯弓蛇影。 当然了,齐磊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利用受众的逻辑放开手脚,但也是有前提的。 那就是,如果老秦和他的关系公开了,或者被米国人知道了,那他就得闭嘴了。 因为传播受众变了,变成了威胁最大的那一个。 …… 扯远了。 反正现在来调查的JY部工作人员已经进校了,听说齐磊上午有课,已经去雏鹰楼了。 董北国的意思是,毕竟是上级单位,而且这事儿也不好闹太大,况且又不是没有冷处理的方法,给老秦同志打个招呼,很快就解决了。 也就是少上一节课的事儿,没必要去和调查人员硬钢。 其实,还有一个原因董大校长没说,来的那几个人不太客气,吊着张死鱼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