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113章 掏心掏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13章 掏心掏肺 (第5/6页)



    大伙一看人家赚着了,自然是有样学样。

    很多人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商品化初期的那几年,没什么概念。

    这么说吧,前世就北广周边的定福庄、管庄、高碑店为例,01年02年,五环外,大农村,房价就是齐磊买的那个价格。

    还是新房好房,一千七八、两千封顶的程度。

    04年开始,商品房政策开始慢慢发力,年初还是两千左右,到年底,翻了一倍,均价四千左右。

    05年,6000多。

    到了06、07年,八九千只能买八九十年代的二手楼,新房普遍一万往上。

    三年的时间,涨幅500%。

    而这个时期,定福庄、管庄、高碑店依旧是大农村的状态,市容市貌还不如好一点县城。

    “文哥!”齐磊语重心长,“中国老百姓攒下点钱不容易,炒房炒地这个事儿,缺德!”

    文经理,“”

    “可是!”文经理还是不太能接受,“房地产市场是一定要涨上去的啊!”

    齐磊,“确实是要涨!咱们可能也左右不了别人去炒房炒地,但是,起码咱们自己别干这缺德的事儿!”

    文经理无语了,“我们是商人,不是救世主!”

    齐磊,“对呀,我们是商人,所以干点什么不挣钱呢?为什么非刮地皮呢?”

    文经理脱口而出,“那你说说,什么比刮地皮挣钱?”

    却是齐磊笑了,“我还真有,让德盛高华不刮地皮也能血赚的门路。”

    文经理一怔,“什么?”

    齐磊,“就是央行的资产包啊!”

    文经理再怔,“资产包?那里面除了地皮,都是废品。”

    当然,也不是没有价值,可是要考虑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。

    一个倒闭的国有厂拿在手里,破产重组,项目改造,再投资生产线,最后再产品营销。

    可能翻身,但能有多少利润?

    可是,换个思路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有把工人下岗清退,只留一块地皮在那躺着,等高价再卖,来的容易吗?

    “石头,你现实一点行吗?“

    齐磊也不解释,直接上干货,出去取了一个文件袋过来。

    一边打开,一边招呼文经理上前。

    “文哥,你看哈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