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86章 晕轮效应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86章 晕轮效应 (第6/7页)

一,他说北广主持开这个会…好吧,上面可从来没说过这种话。

    这是给研讨台定调呢!

    第二,他说“要”起到决定性作用,而不是“将要”,更不“会”,又是一个笃定的语气,直接设置了一个议程。

    说不说的,老董也是半个传播学达人了。

    而就在下面一众人等,头脑发懵,差一点就掉进董北国的【议程设置】里的时候,董北国又扔出一句,“你们谁知道【晕轮效应】?”

    下面人直接傻眼了,晕,晕什么效应?是个什么玩意?

    脑子里登时升腾出这个疑问,然后,彻底掉进董北国的议程里出不来了。

    面对一脸懵的众人,董大校长满脸鄙夷。

    “啥是【晕轮效果】都不知道,你们就敢做电影?”

    “唉!”长叹一声,“瞎搞!”

    所有人都是脸一阴,你会传播学了不起啊?

    北影厂的王厂长黑着脸,“那请董校长给咱们讲讲,什么叫晕轮效应?”

    董北国鄙夷,“这点小问题……”

    “来!齐老师,给大伙儿讲讲,什么叫晕轮效应。”

    齐磊差点没笑不出声儿。

    如果他没猜错,董大校长对【晕轮效应】的理解仅限于四个字儿——晕轮效应。

    这个词儿都是进会议室之前,齐磊临时告诉他的。

    而且,董校长装过了,晕轮效应是心理学理论,不是传播学。

    幸好下面没人懂,不然就露怯了。

    “咳咳。”清了清嗓子,整理了一下思路。

    “简单来说吧,【晕轮效应】是人类社会大多数偏见的来源!”

    “也可以说,是对普通人,以及民族文化,影响最大的一条理论,同时也是最实用的一条理论!”

    说通俗一点,晕轮效应诠释的就是“偏见”。

    晕轮是什么?是太阳、月亮在特殊天气行程的光环,北方叫“风圈”

    是在人际交往中,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,掩盖了其他特征,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。

    就像太阳、月亮的光辉,在晕轮之中被无限放大。

    日常生活中,“晕轮效应”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,小到对一人一事的认知和评价,大到对一国、一文化的认知和臆想。

   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直到最近两年,新冠爆发。我们才算彻底认清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,才算看到了大米利坚原来不过如此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