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9章 盘古开天(一) (第5/15页)
二人】!” “董校,你是不是觉得,信息传播最高效的渠道是从媒体到受众?,也就是从第一人到第二人?” 董北国点头,“那肯定啊!” 陈姥爷,“不是!” 董北国,“不是?” “对!不是!”陈姥爷道,“这只是一种错觉,就像两极传播里说的一样。” “事实是,当第二人【受众】接受第一人【媒体】信息的时候,总是带着怀疑态度。” “也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清醒的,而别的受众远没有自己认识的清晰、理解的全面。所以,信息的影响一定是别人比自己大。” “也就是说,只有少部分人(第二人)会从【第一人】获取有效信息。” 这时,张路臣开口了,“这是个心理学效应,根源在于人都是想听到真话的,也就是真实的评价,可又在潜意识里想得到夸奖。” “所以,当别人(第一人)当面夸奖你的时候,你(第二人)潜意识里,会怀疑这是不是真话。” “就像廖老师夸董校,董校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拍马屁,不是真话。可是,董校喜欢这样的夸奖。” “于是,当齐磊和陈教授(第三人)夸讲的时候,你认定这是真话,因为他们是在你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价。” “这就是【第三人理论】,既满足了听真话的需求,又满足了被夸奖的需求。” “应用到社会传播的时候,就是媒介(第一人)向你(第二人)传播一个信息的时候。” “你也天然的会怀疑第一人的动机、真伪,甚至你对信息已经做出判断,也会存在是否正确、是否符合群体认知的潜意识不确定。” “这个时候,就需要第三个人来佐证第一人的信息,以及你的判断。” “这也是为什么会出再【两极传播】的原因,更是为什么意见领袖会成为中间人的原因。因为,意见领袖就是【第三人】!” “可以同时满足真话和夸奖的需求。” 众人纷纷点头,要是张路臣直接说理论,可以模棱两可,但是有了前面的小实验,就好理解得多了。 就是董北国脸上有点挂不住,“我才不愿意你们夸我呢!” 大伙也不说破,嘴硬罢了。 这时,张路臣继续道: “【第三人】!才是左右信息导向的关键。” “再说直白些,我们日常信息的接收,其实都是被【第三人】左右的。” 同样是起点的例子,读者不相信榜单,却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