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(六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(六) (第5/15页)

 比如,央妈的受众群体是全体国人。那只要是央妈的覆盖范围之内,都可以叫【门区】。

    再比如,一个八卦小报,它的受众群体是什么,那它的【门区】就是这个范围。

    整个定义的理解就是,假如一个信息如果想在一个【门区】的范围内传播,那么,它就必需要符合【门区】的群体价值观,或者被守门人甄别,过滤之后才能在门区内传播。

    比如一条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信息,会被央妈过滤出【门区】无法传播。

    比如一条经济信息无法在八卦周刊上传播,进入不了这个【门区】。

    而负责过滤的,就是【守门人】,也就是审核。

    但是,这个审核,与普通民众理解的还不一样。

    民众认知的审核是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尺,一条新闻不犯法、不缺德,那就没问题。

    但是,其实还有其它的过滤,就是群体价值观,还有文化上的过滤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可能民众认为没有问题的信息,而在守门人眼中,是存在问题的,不符合群体价值观和文化要求。

    别觉得这就是言论不自由,其实在哪都一样。

    这个审核存在于任何一个【门区】,中国有,外国有,哪哪都有。

    西方再怎么言论自由,也要过滤掉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信息。

    所以,他们不会报道我们国家富强了、发达了,只会选择性地报道落后的那一面。

    这就是【守门人】的作用,保护的是西方群体价值观。

    同理,我们也是一样,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群本价值观。

    而廖凡义之所以这么自信,有两个原因:

    第一,在这个年代,每一个传媒人都有守门人的觉悟和义务,有点根红苗正的味道。

    第二,传播学、新闻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、心理学等等所有的社会科学,研究的是什么啊?

    说的有哲理一点,就三点:

    一是,“新”!

    二是,“变”!

    三是,“不变”!

    “新”,就是创新,总结归纳人类行为的新规律。

    这是最难的,比理工科出成果还要难。一万个做社科的,有半个最顶尖的学者在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“变”,就是应变。

    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,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需要社会科学随时应对变局,保持先进性。

    “不变”,就是防御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