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百四十八章 只要价格合适,绞死自己的绞绳也可出售 (第5/6页)
加起来,都不会是柳溥的对手。 柳溥可是在正统年间的大染缸里,杀出来的大奸臣! 袁彬走马上任之时,才知道自己要训练的不仅仅是一万三千人的升龙禁卫,还有其他卫军,总计二十万人,而袁彬摇身一变,成为了二十万安南卫军总教头。 袁彬也是下了死力气,在袁彬看来,安南的军士并不缺少战技术,更不缺少勇力,比他在倭国训练的那帮倭人要强上数倍,但是和倭人一样,他们的身上,总是少了一股子劲儿。 军士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,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。 在封建帝制之下,军士为何而战,通常解释为为君主而战。 可是黎宜民是个什么货色?足利义政什么货色?值得禁卫、倭人拼死吗? 显然是不值得的。 袁彬将最近安南发生的事儿,写到了塘报里,将画好的一部分堪舆图也送回了大明。 朱祁玉此时的车驾刚刚从福州府来到了泉州府,而第一站是大明的英烈祠。 邓茂七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,分兵四路攻打泉州府德化、永春、安溪、南安等县,不到月余,邓茂七就攻陷了泉州府。 泉州知府熊尚初战败被俘不屈,面北绝食而亡。 而熊尚初的名字是否应该写到英烈祠上,一直是朝廷比较争论的话题。 按照大明皇帝对叶宗留、邓茂七民乱的定性为官逼民反,那么作为官僚的熊尚初是官,是导致福建民乱的桉犯。 这个问题朝堂争论不休,最后呈送到了皇帝面前。 礼部的意见是应该写到英烈祠上,熊尚初英勇忠烈,为大明而战,被俘面北绝食而亡,不肯投降,不应该让人求荣得辱。 清流言官的意见则是既然已经定性为官逼民反,那福建上下官僚,都不应该在英烈祠上榜上有名。 朱祁玉最后朱批了熊尚初为大明英烈,这件事才算是有了结果。 是朱祁玉改变了英烈的定义? 还是他要改变福建民乱定性? 都不是。 邓茂七的百万之众诉求就是惩处贪官污吏,所到之处,心里有鬼的官僚跑得慢些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