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百三十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内耗 (第4/5页)
r> 而福州造船厂则是以遮洋船为主,负责海漕船舶营建,这些船只还往返于澎湖、鸡笼岛三新港运送木料等等,属于近海船舶,主要在五百料到一千料。 而松江造船厂的旁边是南衙织造局、漆桐园,配套的百行也在周围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 大明眼下的五大龙头产业,棉纺织业、制瓷业、矿冶业、造船业、铁器业等发展迅速,往来着无数的工匠。 “南衙的匠城也建起来了。”朱祁玉老远就看到了匠城的工地,虽然还在营建,但是已经有了雏形,规模远不如松江府一县之地,但围三十余里,几乎和安南的升龙城一样大。 冉思娘靠在朱祁玉的肩膀,有些懒洋洋的抬起了手,指着窗外说道:“惠民药局在那边,还有成药厂也圈好了地。” “我听闻大明有一物在海外极其畅销,那就是铁锅,其中以佛山铁锅最为着称,七分银的铁锅在倭国、南洋等地,都是一两银子一口,走倭国、琉球、吕宋、帆绰二洋,倏忽数千里,以中国平常之物相贸易,获大赢。” 朱祁玉倒是略有耳闻,笑着说道:“是真赢。” “一艘船运数万口锅,其利十余倍,是真的赚钱,南洋海商甚至以铁锅为等价物,贸易往来。” “但是他们买铁锅是为了铁,不是为了生火做饭。” 大明的铁锅质量上乘,都是直接熔铸打造兵器,所以才如此的昂贵,一口锅就可以打造一把刀,或者一百五十枚飞钱。 龙江造船厂早就收到了消息,李贤、徐承宗忐忑的等待着皇帝的视察。 “这衙门真是阔气。”朱祁玉下了车就看到了五丈有余的大路,两头石狮子不怒自威,四道门柱撑起了衙门的大门,朱红色的大门在白雪之下,熠熠生辉。 这从大门望进去,进深得有十余丈,阔气的龙江造船厂。 朱祁玉走了进去,认真的视察了一番,转悠了近一个上午,了解到了平底漕船和海船的不同。 南衙的缇骑们早就走访过了,这船厂的待遇完全按照劳保局的规定,每个工匠一年能领近二十枚银币,待遇极好,连饭舍的饭都是极好。 龙江造船厂,从宋高宗时就已经有了的船厂,焕发了新的生机。 朱祁玉还见了船匠的大把头,当然这是民间的叫法,现在大把头在工会就叫工总。 这种大把头通常都是一个行业的佼佼者,比如朱祁玉见的这位和雷俊泰一样,都是大工匠,只不过雷俊泰是船舶保养和桐油保存等方面的大拿,而面前这位是船舶设计和可靠性方面的专家。 “不错,很不错。”朱祁玉站在龙江造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