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七百一十三章 周家巨资捐官府 (第4/4页)
刻,觉得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司马迁的形象来,读《汉书》就没这种感觉。 之所以能猜出皇上心思,是因为他使用了京房的纳甲体系,把皇上的笔迹中的点横竖等等全部纳入纳甲系统中,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运算,再加上一些很玄妙的心灵感应,所得到的结果,碰上当事人想法的概率就增大了许多。 当然,这种系统诊断病情还是比较准确的,猜测一个人的心思就差了一些,有的准,有的不准,更有一些无法猜测出来。 “那依你推算,皇上的身体还能维持多久才需要再次施救?”陈慕沙问道。 “三年,如果皇上保养的好,应该能保持五年。”况且对这点倒是把握准确。 “三年?” 陈慕沙沉吟起来,这岂不是说,三年后他和况且还是要再次面临这个问题,是保皇上,还是全面倒向太子? 保皇上,太子就得继续当太子,如果倒向太子,就是眼睁睁看着皇上死去,这固然可以成为新朝的显贵,可是却是对皇上的背叛。 如果做这样的选择,他和况且能不能躲过皇上的惩罚还难说,最巧妙的做法当然是继续让况且施治,却是把皇上治死,这样既可以躲过皇上的惩罚,还能赢得太子的欢心。 可是陈慕沙是讲究存天理去人欲的,这种做法显然跟他的理念大相径庭。 “老师,您别犯难这个问题了,人算不如天算,还是等三年后那个关键点到了以后再说。”况且笑道。 “嗯,你说得对,我是还是想早了,这不是急事,顺其自然吧。”陈慕沙笑了起来。 况且的理念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,不直也得直,许多事枉费心机去计算,到头来可能跟自己想的自己推算的根本不沾边,越想越没用,越想越失了章法。 这种说法就是听天由命的思想,也是他精读几遍《聊斋志异》后得出的结论。 以蒲松龄的才气和他写的文章之妙,何难拿到一顶状元的桂冠,可是他每次下场得失铩羽而归,最后连一个举人都混不上,这只能说是命了。 白居易少年进士,一日看尽长安花,何等的春风得意,后来虽然坎坷,比苏轼、杜甫等人还是好多了,身边美女如云,生活也富足安康,即便是当青州司马,一样可以潇洒自在,这也是命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