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六百九十七章 况且迎亲现盛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况且迎亲现盛况 (第3/4页)

br>    “不能假冒?前几个月南京城不是满大街都在卖况大师兄的那幅诗稿吗,是什么来着的,我还记得是况大师兄咏史的大作。”

    况且耳尖,虽然距这几人距离有些远,这些话还是自动飘进耳朵里,他心里暗笑,若是这些人知道他也是假冒别人的,又当作何感想。

    这首诗因为大家以为是他借咏史暗示郑家的事,所以并没有像那首木兰辞那样掀起一片狂潮,一是有所顾忌,毕竟郑家在国子监里也还是有不少人。二者人们对于情感还是从心底认同,对咏史则差了许多,大家都以为他是在感怀贺若弼渡江平陈的史事,这对南京的人来说也是感慨万千,毕竟是南京被攻克的事,作为南京人,脸面也没有光彩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很奇怪,毕竟贺若弼平陈那是隋朝时的事,跟现在的南京人毫无关系,陈国的遗老遗少就算还有后人活着,对陈国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了,但是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被攻克还是感觉不舒服。

    这就像襄阳城的人一样,当年襄阳城在元蒙大军的猛攻下坚守五十多年,最后只是被回回大炮攻破了城墙,才不得不投降,然而现在的襄阳人想到那时候的事,还是会热血沸腾,感觉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这就是每个城市的历史,无论过了多少年,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中,并影响着每个人的感情。

    这或许就是凝聚力吧,国家有国家的凝聚力,一个城市也自有其凝聚力。当凝聚力土崩瓦解时,即便守着长江这道天险,一样是摧枯拉朽般的倒台。

    “你这还没进国子监的大门呢,怎么就成大师兄了?”唐伯虎看着横幅,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也不知道,估计是沾了老夫子的光吧。”况且笑道。

    “文宾那你就是二师兄了?”文征明问道。

    况且暗自笑了起来,文宾丰神俊朗,跟二师兄的形象可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。

    文宾虽然也进入国子监,却没能拜在孟梵君门下,据说因为此事练达宁专程拜访过孟梵君,最后也未能如愿。孟梵君把况且收入门下,不仅是看中他的才华,也是因为他是陈氏理学未来的掌门人。

    自己的门人将来执掌一派理学门庭,哪怕以孟梵君的地位,也会心有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