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六百九十章 文宾科考撞大运 (第4/4页)
时候比皇上出题目的时间早五天,皇上出题目的时间并不是什么秘密,大家早就知道了。 文宾没有马上动笔,而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。他并不紧张,而是过于兴奋,连双手都抖动不停,没法写字。 陈以学临时驻扎在南京巡抚衙门里,这里也就临时改成了大宗师衙门。 怎么会这样? 云集在这里的南京主要官员们一个个面面相睹,皇上怎么会突然出了一个《庄子》上的句子?这不合惯例啊,历来乡试题目必然出自四书,这几乎已经是铁律。 当然也没有那条规定,说是题目必须出自四书,相反八股文本来是策问的形式,可以出任何题目,宽泛得根本没边。这样出题的方式一是太难为考生,许多考生根本答不上来,二是阅卷时难度也很大,许多阅卷官根本不懂这些知识,所以才慢慢把范围限定在四书范围,这可是每个读书人必须背熟的经典。 “大人,题目不会错吧?”一个官员怯生生发问。 “你是说本官弄错了,还是说皇上出错题目了呢?”陈以学反问道。 “不敢,下官只是觉得这题目过于生僻了,哪里敢质疑大人和皇上。” “哼,语出庄子,庄子对读书人来说算生僻吗?难道除了四书,天下其他的书都算生僻吗?”陈以学满肚子的火,其实他跟这位官员的想法是一样的,只是他作为主考官,必须维护朝廷的尊严,维护皇上的权威,不允许有任何疑问。 “题目是不会错的,也许皇上是有意考验考生们的应变能力。”南京礼部侍郎笑道。 “嗯,皇上圣智渊深,岂是我辈臣子所能臆测的。”陈以学点头赞同,心里却像吐了一碗黄连。 “真就得看这些考生的应变能力了,以本官看,有些不妙啊。”南京吏部尚书淡然笑着说道。 他比陈以学的品级还高半级,自然不用怕这个所谓的大宗师,哪怕他是北京的侍郎,自己是南京的尚书。 “题目皇上已经出了,就只能这样答了,大家也不要再发表任何不同的想法了。”南京礼部尚书断然道。 “嗯,本官完全赞同尚书大人的说法。还望各位阅卷大人能深刻领悟皇上圣意,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出考生文章的优劣。”陈以学最后说道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