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八十一章 南京城灯火通明 (第3/4页)
达宁的一个幕僚看着外面,颇有感慨地说道。 “就是,国家养士百年,今晚的气象就是国家养士成就的综合体现。”另一个幕僚道。 “我辈何幸,遭逢盛世,若是没有一番作为,可就辜负这盛世人生了。”练达宁被外面的景象感动了,感慨也特别多。 “大人,文宾这孩子平时文章做得极好,又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,您为何总是认为他跟金榜无缘?”一个幕僚不解道。 “文宾适合那种精雕细琢,慢工出细活的文章,可是考场上哪允许你如此慢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。考场上最适合那种倚马万言,挥笔立就的才子。我让文宾下场,就是让他自己感受考场的气氛、规定,然后这种感觉就会在心里扎下根,以后他做文章,就会有意识按照这种感觉来,这也能改变他做文章的习惯。”练达宁解释道。 “大人为了文宾真是煞费苦心啊,”一位幕僚道。 “我当年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,所以深有体会,不想文宾重蹈我的覆辙,就想让他提前适应这些。” 练达宁说着,忽然叹息一声,他最生气的是况且,这小子不听话啊。 在他心目中,况且就是那种才思敏捷、下笔万言的才子。若况且要是下场,即便不能拿到乡试的头名,名次也会很靠前,中举那是必然的,绝对跑不了,除非阅卷考官眼睛瞎了。 虽然所有名落孙山的学子都会大骂考官眼睛瞎了,其实还真不是,所有阅卷的考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人尖子,而且大都是进士出身,看文章的法眼绝对是稳准而且狠,好文章一定不会遗漏。 可惜况且事不由他做主,主动权掌握在老夫子手里,他也不好过多干涉。另外一个让他想不到的事是,无论待己还是待人都苛刻无比,比他严厉十倍的老夫子待况且却是另一番溺爱,完全采取了放养的方式,他真想不出老夫子究竟是如何打算的,难道真的顺着况且的意,不让他参加科举了? 作为进士出身的他,科第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维,文人就是要靠科举功名来荣身,别无他途,你有再多的钱财,再显赫的出身门第,都比不上一个进士更能光宗耀祖,更能让自己的身价倍增。<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