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宾科考做文章 (第2/4页)
成册,贩运到各地卖给那些有志科举的考生。 这就跟后世学生研究历届高考的语文卷和作文题差不多。 后世的人猛烈攻击科举制度,抨击的不遗余力,其实科举和高考在形式上是一样的,只不过高考添加了数理化等其他科目而已,科举主要就是考文章还有就是对四书的掌握程度。要说刻板、僵化,乃至一考定终生,高考的偶然性和命运色彩绝不比科举低。 八股文更是同命题作文如出一辙,主要就是起承转合四个部分,开头就是起,也叫破题,这是最关键的所在,关系到你整篇文章是否扣住了主题,如果跑题了,也就别想拿到好分数了。 题目一般是在四书五经里随便挑选一句话,有时候出题的人就是那本书,然后随便翻到某一页,第一眼看到的句子就写出来,这就是考试的题目了。 考生们领到卷子,首先得挖空心思揣摩出题的大宗师究竟想让自己表达什么,或者说自己怎样理解、怎样表达才能获得考官的青睐,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你得真正理解这题目,要是不知道题目出于何处,也就很难揣摩出其真意,那些四书五经背的不熟,想不起来题目出于何处的考生,只能望文生义,尽自己的努力去敷衍成文,有时也能过关。 但望文生义有时难免会闹笑话,甚至大笑话,那是你想编都编不出来的。 比如清末,有一次进士考试,当时主考官想让考生们眼界开阔一些,多注意些西洋文化,所以考试的题目就是拿破仑。 考官是要求考生做一篇短小精悍的有关拿破仑的文章还有评语,可惜全场的人都是背四书五经出身的,哪里有人知道拿破仑是什么玩意啊。 于是许多人望文生义,咬着笔杆,摇头晃脑半天,开始破题:拿破仑者,拿着破轮子也。 这一届进士考试因此闹出了天大的笑话,过后士林整整笑了好几年。如此真实发生的故事,绝不止这一桩。 况且也想起有一届高考的命题作文,是关于齐奥塞斯库的,当时许多考生不知道齐奥塞斯库是何须人,知道他是当时罗马尼亚总统的人寥寥无几,所以许多人就望文生义,将其误解为水库的有不少人,解读成世界上第一大油库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