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一十二章 圣上恩赐湖中岛 (第3/4页)
旨。 “给老夫子传旨当然得我来,皇上觉得别人不够分量吧。夫子可是要修成仙了,这精神头益发健旺了。”黄锦笑着上前说话。 两人很熟,连见面礼都免了。 “黄大人,这是怎么回事啊?”陈慕沙小声问道。 “你一会就知道了,好事。”黄锦笑道。 南京方面,不仅魏国公来了,就连六部、三寺也都派了人来,练达宁反而排在很后面的位置。他们来,不是因为圣旨,而是因为黄锦这人分量太重了,不敢怠慢。 在明朝制度里,内宫秉笔、司礼两太监就相当于内相,外廷内阁掌印大学士,也就是首辅,相当于外相。只有内相外相结合在一起,才是真正的相权。 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,而且宣布后世子孙永远不许恢复相制,有文臣提议恢复丞相制度者,以大逆不道罪论处。自那以后,丞相、宰相就成了历史名词了。 朱元璋把君权、相权统统把持在手里,亲自掌控六部三省寺,三省寺就是大理寺、太仆寺、鸿胪寺,跟六部合起来,大约相当于古代的九卿。后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,以后的制度也大抵按照这制度沿袭下来。 三公即司徒、司空、太尉三个职位,这是由相权演变而来的。 西汉初期,相权至重,丞相管辖政府,有权利不经过皇上发布一系列政府行政命令,相反,皇上反而无权过多干涉丞相的事务,丞相向皇上请示的事务,只要合乎程序,皇上也就没有否决的道理。 后来汉武帝为托孤,让霍光以大将军之职居住宫内扶持小皇帝,霍光渐渐侵夺相权,演变成大将军主持一国内外的政局。 后来倭国实行的以大将军为首的幕府制度,实则就是跟西汉的霍光学的一套,估计是汉书看多了,又没能学到精髓,只学到那些不好的东西。 日本的体制无非如此,基本都是照搬中华帝制。 朱元璋建国初期,也是想仿照西汉制度,建立大丞相、大政府,结果前后两个丞相都企图谋反,他一气之下,废除相制,并且宣布永远不许恢复,也有他的道理。 只是皇上掌控六部,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,就需要一个勤勉勤劳、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