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五百四十六章 郑伯庸狂恋石榴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五百四十六章 郑伯庸狂恋石榴 (第4/4页)

有石榴的喜好、陈征君在江南的地位等等。

    徐子羽开始还极尽所能地给他讲解,最后烦了,因为他知道的也不多,再者他跟况且关系还不错,觉得这样背后谈论况且的未婚妻,未免有失风雅,也不地道。另外他也被郑伯眼中燃烧着的疯狂火焰吓着了。

    每当郑伯庸谈论他追求的那位秦淮名妓时,眼中就是这种疯狂的火焰在燃烧。

    “郑师兄,你就甭多想了,那可是陈老夫子的千金,况且的未婚妻。”另一个太学生在雷击感觉消退后恢复了正常,看到郑伯庸的神态,不免嘲笑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?要论门第本公子也不差什么,至少比那个况且强多了。”郑伯庸不服。

    作为福州甲等家族,他也是家族里的重点培养对象,他这样说可谓底气十足,虽然跟江南这些大族比还略有不足,要是跟没有根底的况且比,的确强多了,他也就觉得有了俯视况且的本钱。

    “况且师弟虽不是大家族的人,可是人家也是跟唐伯虎名列第一的江南才子,伯庸你没法比啊。”又一个太学生笑道。

    “狗屁才子,不过是个秀才,做了一诗就了不得了。”郑伯庸更加不服了。

    他这样说也不是个人偏见,南京国子监里许多人也都不服况且的名气,主要还是嫉妒。像唐伯虎、文征明这二人,就是眼高于顶的太学生们也是心服口服,况且毕竟还没有丰厚的底蕴,出名也就在那诗上。

    南京国子监里的人针对况且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,居然想要到国子监给苏东坡翻案,这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,明朝科举的最主要忌讳就是文章决不能有苏文气息,否则被黜落是没商量的事情。

    东坡在历代都受尊崇,却在明朝遭受歧视,甚至成为士林公敌,原因也很复杂,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苏文汪洋恣肆,大得庄子神髓,其才学高厚又很有司马迁的风格。在宋朝,东坡一度被视作撰史第一人选,可惜因各种原因,并未能撰写史书,这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。

    然而,东坡的行文风格在八股文流行的科举考试中却行不通了,八股文最讲究的就是中规中矩,合乎所谓的法度,不能出樊篱之外,否则判卷时就很难评出优劣。开始只是科举考试的判官告诫子弟不要学苏文,慢慢的这就成了风气,不读东坡文章成了明朝士林的共识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