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张浚之死篇 (第3/4页)
/br> 8月19日。金世宗对自己的宰执大臣说“卿每奏皆常事。凡治国安民及朝政不便于民者,未尝及也。如此,则宰相之任。谁不能之” 28日,张浚去世。实在的说:张浚在符离之溃后之所以还能活着。完全是凭着一口倔强的、带有浓厚个人英雄主义、同时也包含着浓厚爱国之心的气息在挺着,勉强支撑着操劳做事! 他不仅要与金国争,更要与后方的求和派争,这让他早就油尽灯枯了。一到赵眘决定与金议和,破坏了他在前线的所有举措,他最后一点生存意义也烟消云散…他的死是悲凉壮烈的! 张浚罢相后被贬往福州。临走前,他还上疏弹劾汤思退的亲信尹穑。有人劝他到了现在这种时刻,就别再谈论国事了。张浚表示哪怕再受迫害。也绝不会随波逐流、坐视奸臣当道“君臣之义,无所逃于天地之间。吾荷两朝厚恩,久尸重任,今虽去国,犹日望上心感悟,苟有所见,安忍弗言。上如欲复用浚,浚当即日就道,不敢以老病为辞”可见其壮心不已… 可惜还没走到福州,在半路上他就体衰无药。耗尽了生机。弥留之际,他对自己的次子、未来的理学大家张栻这样说“吾尝相国,不能恢复中原。雪祖宗之耻。即死,不当葬我先人墓左,葬我衡山下足矣”这是张浚对自己的评价。可见人之将死,其心自平,还是有自知之明的… 古人云:看人要盖棺定论。个人认为这说法很片面,难道说干了一辈子的混蛋事,临死前懂事了,之前的事就一笔勾消,什么都算了?不过推及到对张浚的评价。就实让人不忍再说什么… 张浚很讨厌,他以一介儒生在乱世中迅速升位。最初几步实是让人厌恶鄙薄到了极点。李纲抗金,他弹劾李纲;韩世忠抗金。他弹劾韩世忠。而他自己则在抗金之初毫无作为!靖康之难,开封城死难无数、节烈无数,却不知这人藏在了哪,才留下一条命? 之后苗刘兵变,张浚得以一步登天。仅仅以所谓的“救驾之功”就得到整个川陕的军政大权,之后就是富平惨败,毁了大宋西军百年的威名、实力!直到淮西军变为止,张浚没做过任何与国得利的事。再到赵眘登基,他发动北伐,由于用将不明,导致符离之溃。 可以说:张浚这一生中占尽了南宋的气运!富平、淮西、符离…让南宋总在即将登顶时一脚踩空!这是命运吗?还是说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? 绝对是张浚此人的问题!他大事糊涂且嫉贤妒能。害曲端、迫岳飞、拆李显忠的台,这才是他领导艺术的体现! 不过,张浚一生中有一样唯一值得称道的品质:那就是气节!从始至终,他对外锐志抗金、对内不屈于秦桧,哪怕颠沛流离20年,也绝不低头!这绝不是谁都能做到的,张浚哪怕德行有亏、能力不够、私心过重,但这一点也足以让人肃然起敬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