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59 (第2/3页)
意思就是既没有愉快也没有过分沉重的打击。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,肯定会存在起伏变化的节点,我更倾向于是喻舟晚避重就轻不想讲述,口头描述会涉及到感性的形容词,她不喜欢建构带有主观色彩的诠释。 我从不了解她为人处世的细则,下意识地摸黑去妄自揣测,如果顺着她语言习惯构筑的坡道滑下去,就会第一时间忽略切身的感受。 难怪牵手时我会在幻觉里感到飘忽,产生捏住风筝线的恍惚与不真实感,此刻我终于灵光乍现,掌握解开症结的契机。 “那现在呢?”我主动问她,邀请她讲述,“你是什么样的心情?” 那些存在于人生经历的哪些好与坏的事件,甚至情绪化地对某事下定论作评判,琐碎的细枝末节都有价值的,我想听她毫不掩饰地告诉我,那些好的坏的人,开心与不开心的事,从来没听从喻舟晚口中听到过类似的描述。 过去的生活是被精心包装好的藏品,只能从缝隙里窥见一角。 “嗯。”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,“现在很放松。” “我听说国外室友会经常半夜开party?” “啊?”喻舟晚笑吟吟地抛出一个疑问词,“听谁说的?” 五花八门的话题都是从共同点发散的,可落到每个人身上却总有从不重复的议论。 “听我那些留学的老师和学姐说的,据说很容易和他们发生边界感上的冲突,”我回忆自己在网上看到过的抱怨,“因为外国人的社交距离和处事方式与我们有很大差别。” “大部分人都互相尊重,所以有矛盾及时解决的话,没有那么严重的,”喻舟晚接过话茬,“您说的聚会经常有,但我去的不多,也不会在那里待到很晚。” “规律作息?” “嗯,不全是因为这个,”喻舟晚摇头纠正,“主要是人身安全,半夜孤身一人在格拉斯哥街上走还是挺危险的,国外其他城市也是这样,你之后如果出去生活,最好不要在没人的街道上一个人走。” “放心,我没遇到过,听其他留学生说的,”她用这句话把我投过去的关切视线推回来,“不用担心我。” 我眯起眼,品出了来自自己姐姐的关切感。 “好,我听你的。” “不过你这么说,我想起来了,确实是在合租时遇到过比较吵闹的室友,幸好我那段时间比较忙,相处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太大矛盾,之后她就工作搬走了。” “是忙着做课程作业吗?”话题顺其自然往后走,“你也会赶着上早八的课吗?” “大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