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如果早知道骗人的下场是这样(番外一) (第4/8页)
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。 她没有停顿,直接切入硬核数据:“在瑞成医院完成的300例前瞻性双盲试验中,当业内同行仍在为提升几个百分点的特异性或敏感性而苦苦挣扎时,‘洞察之眸’平台将这两项关键指标,同时推上了95%的高位。”她身后的大屏幕适时亮起,清晰直观的柱状图和折线图对比强烈。“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医生手中,多了一架可以预见病灶萌芽的‘预测性望远镜’,它将诊断的关口,大幅前移。” 接下来的技术讲解,她条理分明,逻辑缜密,将复杂的算法模型、数据流处理、影像特征提取等专业内容,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直观的动画演示拆解得清晰易懂。 会场鸦雀无声,只有她清越的声音和屏幕变换的光影。 资本大鳄、技术专家、媒体记者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,被她的专业和那不容置疑的掌控力所吸引。 周斯凌身体微微前倾,他的目光穿过镜片,专注地追随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身影。 他看着她从容地切换PPT,精准地指出技术要点,回应台下通过电子提问系统递来的专业质询。 心脏在胸腔里持续着那沉重的搏动,每一下都清晰无比。 当她讲到“钱景”逻辑时,她展示的数据对比图冷酷而直接—— 与传统诊断系统相比,“洞察之眸”在效率、准确性、成本控制上的优势被具象化为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预测。 台下开始响起低低的讨论声,资本敏锐的嗅觉被彻底激活。 最后,她用一个真实案例收尾,将技术的温度推向高潮: “就在上个月,在陇西省一个偏远山区的卫生所,一位基层医生通过我们的‘洞察之眸’平台,成功筛查出了该地区首例早期胰腺癌患者。”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封手写信的扫描件,字迹质朴。 “患者后来在信中写道:‘AI不会替代医生,但它让像我这样生活在山沟里的普通人,第一次感觉被那些顶尖的医疗资源真正‘看见’了。这比什么都珍贵。’”她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,“这正是深瞳存在的核心意义——让精准诊断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,而是普惠的基础医疗设施。” 她的目光扫过全场,眼神锐利而充满期许:“今天在座各位的选择,将决定‘洞察之眸’是继续停留在实验室内,还是明天就能走进千千万万个社区诊所,真正守护生命。深瞳Pre-B轮融资,500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